作为历史悠久的北方民族集团——匈奴,在进入西汉时期,日渐强大的匈奴,对大汉边境进行了无休止的侵犯,最盛时曾控制整个西域诸部。但是,为什么后来的匈奴经战败后却一蹶不振呢?
有句俗语,“枪炮一响,黄金万两”。在世界任何时代,一场规模庞大的战争要想取得胜利往往不在尘土飞扬的战场上,而是在于国内是否拥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支撑战争的推进。战争就是一场消耗战,谁在战争中投入的本钱越大(包括兵源、粮草、武器、军饷等),他获得胜利的可能性也会相应加大。反之,经济基础的不稳定,最终便会导致战争军费无法筹集,因此失去作战机会或者遭遇军事失败。
汉武帝雄图大略的决心和战略决策的正确汉武帝在河西战役胜利后,抓住匈奴右部被歼,实力大减,汉军兵威正盛的有利时机;同时巧妙地利用了匈奴认为汉军不能深入漠北的错误心理,迅速组织东西两路大军,突然北进,大出匈奴所料,一举获得了作战的胜利。
匈奴的骑兵属于轻骑兵,装备要简陋很多。虽然他们从中原地区进口铁质兵器或原料,但由于汉朝的封锁,进口数量远远不够装备军队。在这种条件下,他们只能以偷袭和掠夺为主,在正面战场上就完全处于劣势。
实际上匈奴最后一次被攻击之后,不久后便出现了内乱,前51年呼韩邪单于内附汉朝,匈奴分为南北两部,北匈奴在前36年被''犯强汉者,虽远必诛''的陈汤驱使乌孙兵马击灭。然而91年,东汉朝著名的外戚大将军窦宪深入漠北,在燕然山大破匈奴,也就是著名的''燕然勒石'',匈奴遭此打击一蹶不振。
汉武帝匈奴漠北北方民族集团汉军发布于:山东省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